【聯合報╱記者楊芷茜/台北報導】

風險1:校門口汽機車並排 人車爭道

風險2:站機車前踏板、沒戴安全帽

風險3:坐汽車後座 沒繫安全帶

擔心上下課有危險,每天以汽機車接送學童的父母注意了。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,乘坐汽機車上學的死亡風險是步行上學兩倍,受傷比例更高達五十三倍,完全打破「坐車比走路安全」的刻板印象,也顯示營造安全通學環境是當務之急。

而靖娟基金會最新問卷結果顯示,為了學童上下學安全,有一半以上受訪家長從來不敢讓小朋友走路通學,其中高達七成學童上下學由家長以汽機車接送,因而造成學童上下學交通安全的高風險。

靖娟基金會是在今年九月七日至十二日,針對全國廿三縣市三至六年級學童、家長進行通學安全問卷調查,共回收一千兩百九十五份學生問卷及一千兩百卅三份家長問卷。

問卷顯示,近七成家長小時候是走路去學校上課,現在卻有一半以上家長從來不敢讓小朋友走路通學,更有高達七成學童上學時都是由汽機車接送。

而依警政署九十五年的統計數據顯示,步行通學死亡的學童廿人,乘坐汽機車通學死亡人數卻高達四十四人;步行上學受傷者二人,乘坐汽機車受傷人數竟有一百零六人。

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,每到上下學時間,國小校門口接送汽車往往並排停靠,導致學童上下學必須穿越數輛車才能抵達學校或上車回家,而意外往往就在人車爭道時發生。

許多家長以為坐汽車後座不用繫安全帶,但學童可能因緊急煞車向前衝撞,嚴重者甚至頸椎受傷。還有騎機車載小孩,卻讓孩童站在車前方踏板,還未戴安全帽穿梭車陣間,很容易擦撞或車禍意外。

問卷發現,去年有三分之一兒童表示曾在通學途中受傷,且每個孩子整年平均受傷次數近二次;但僅有百分之五家長表示孩子去年在通學途中曾經受傷。

林月琴指出,由此可見家長只將車禍等重大傷害視為受傷,孩子卻對自身受到的傷害十分敏感。由問卷中有七成學童表示自己在走路時會感到擔心、害怕,就可得知台灣當前通學環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程度超出父母想像。

靖娟基金會主張,要讓孩子安全上學,先要提供安全通學環境,其中最基本就是便於通行的人行系統。【2007/09/29 聯合報】


通學危險禍首:人行道被占用

【聯合報╱記者楊芷茜/台北報導】

靖娟基金會表示,最常見的不安全通學環境是人行道被占用,其次是缺乏人行道,導致孩童必須走在高速呼嘯而過的汽機車旁。基金會呼籲各界一起揪出危險通學環境並要求改善,讓所有學童都能平安上學。

靖娟基金會表示,最常見的危險通學環境是人行道被占用,小至商店招牌、發電機,大至交通號誌控制箱、違停機車都會影響通行,把學童「擠」到汽機車道上,險象環生。

除了人口稠密區常見的人行道占用問題,偏遠地區則常是連人行道都沒有,學童必須眼明手快、抓準時機,才能在車陣中穿梭。

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,每所學校的交通條件、地理位置都不一樣,要徹底改善通學環境,必須先做充分調查才能「對症下藥」。

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小學為例,原種在校門口兩側的灌木類植物,因枝葉茂盛、體積寬廣,常會遮蔽等候過馬路的學童身軀,許多駕駛即抱怨,「小孩子怎麼突然從路邊衝出來,嚇死人!」

經實地觀察,並統整校方、家長意見後,靖娟基金會報請台北市交通局協助移除植栽,經交通局與公園處等相關單位協調後,日前已順利完成遷移事宜。

林月琴強調,影響交通安全環境的因素很多,需要各界通力配合才能徹底改善。以安親班娃娃車一次搭載二、三十個學童為例,若家長不能帶頭反對,未來倘若發生超載車禍、強行穿越馬路搭車遭撞事故,再來追究責任也挽不回孩子寶貴生命。【2007/09/29 聯合報】

 

讓學童步行上下學 家長多所顧慮

【聯合報╱記者楊芷茜/台北報導】

對於靖娟基金會倡導安全通學環境,讓學童步行上下學,許多家長聞訊反對,「治安這麼差,路上車又多,不可能讓孩子自行走路上學」;就算家長有意願陪學童步行到校,也因要趕上班打卡,幾乎辦不到。

家有小三學生的張媽媽表示,孩子每天都是由先生接送上下學,因為先生上班順路,就直接騎機車把小孩載到校門口。

如要為避免交通意外,改用步行方式陪同孩子到校,她認為這是要家長在尖峰時段花來回兩趟步行時間,再趕去公司,「上班族完全不可能辦到嘛」。

她指出,每個孩子個性不同,就算家長贊成孩子自己步行通學,孩子也會害怕被壞人抓走不願意。

家住三重的黃媽媽說,家中小孩就讀國小期間都是由他和先生接送上下課,沒有讓孩子自行上下學的主要原因是搬過家,家到學校間步行要將近半個小時,太浪費時間。此外,路途遙遠也較容易遇到陌生人,擔心孩子能否安全到校。

黃媽媽指出,陪孩子步行上學中發現,有人陪伴時孩子會聊天聊過頭,完全沒留意車況,十分危險;獨自上學時則會邊走邊玩、蹦蹦跳跳,也令人不放心。

對於靖娟基金會的提醒,黃媽媽認為,家長也會觀察車潮,不會在一陣混亂中就把孩子丟下車;像她寧可多繞一點路把孩子送到與校門口同側路口,讓孩子不用穿越馬路。

家有小一生的陳爸爸,則贊成讓孩子步行上學,他說,「學校離家很近,訓練他獨立也沒什麼不好。」不過他也坦承,目前家中還是會接送小孩,因為太太放心不下,擔心孩子被綁架,若治安能讓家長放心,他願意響應步行通學。【2007/09/29 聯合報】

 

4高中職通學步道開工 年底完成

2007-09-27╱自由時報╱第A13A版╱台東焦點╱張存薇

〔記者張存薇╱台東報導〕台東高中、台東高商等四所高中職通學步道即日起陸續開工,縣府城鄉發展局長許瑞貴指出,年底完工後將提供學生自行車或步行空間,疏解學校周邊龐大的交通壓力。

位於中華路的東中、正氣路的東商,都是台東市區交通最繁忙的地區,不過學校週邊人行空間不足,城鄉局因此推動「台東市自行車悠遊通學道路」計畫,每所學校還設定不同主題,預計十二月底完工。

東中對面就是台東大學,圍牆外停滿學生機車,根本沒有步行空間,城鄉局設計,通學步道主要施作中華路及中華路七一九巷,包括中華路約兩百公尺的圍牆退縮,空出一點二至一點五米的空間、鋪設透水磚,圍牆則營造海洋波浪風格。

東商部分,校門口兩側常被違規停放的汽車臨時停放佔據,斜停的汽車倒退時往往險象環生、交通打結,改善後將設車阻,只能停放機車,並增設人行道及自行車道。

東商的改善主題為「黃金步道」,正氣路的制式高牆將部分拆除、美化,傳廣路圍牆旁的木棉花等將移除,改種會開黃花的阿勃勒等行道樹。

台東女中校門口兩側的四維路空間廣大,但卻設草皮及排水溝、無法行走,城鄉局計畫排水溝加蓋、部分草皮改設為步道,並增設三處學生候車區,營造林蔭大道美感。

公東高工更生路、中興路的綠色鐵欄杆大部分將拆除、改設為矮綠籬或步道,未來還有學生作品展示空間、供校方自行設計運用。

 

交通規畫糟 台北真危險

【聯合報╱何朝堂/資訊業(北縣新店)】

讀完汽機車接送學童通學比走路危險的報導,深有所感。

台北市地狹車稠,沒有多餘道路給機車專用,要騎士和汽車爭二個車道;如今環保意識抬頭,腳踏車代表環保、健康,政治人物紛紛跨上單車,在媒體上秀自己的健康,標榜自己環保。

但台北市都市道路中,沒有單車專用道,市政府天真的叫單車族和機車及汽車爭道,擬定單車必須行走在靠人行道一公尺內,行經路旁的停車,可以行走於車輛左側一公尺內。

這些政策,明顯告訴我們,台北不歡迎行人、單車、機車,台北市只歡迎汽車,沒有一個通盤考慮的交通計畫,難怪路上處處是危險。

【2007/09/30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TS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